09.13 Changeover/Re-configuration
09.14 Paige Evans
09.15 Light Box Demo
09.16 Visit Scene Shop
09.12 Mon.
觀眾席下的大冒險
全世界的平台都要處理腳的問題
今天有兩個線上會議。第一個是Scenic Check in。與會者是舞台設計、PM、Director of Production and Facilities(以下稱P.Z.)與我。目的是確認舞台進度等。第二個會議是Production Meeting,與會者是以上四人再加Lighting Supervisor(正職)與Audio and Video Supervisor(正職)。星期三早上還有一個Production Meeting,是包含Line Producer、GM、SM、所有設計與Associate們。這三個會議時長都約40分鐘,十分喜歡如此有效率的會議。
The Linney
The Linney是Signature Theatre Company(以下稱STC)的三個劇場之一,第二大的空間。舞台可以變成單面、雙面或三面的黑盒子劇場。這一次的舞台高度與基本配置的高度不一樣,因此除了原本有的8英吋腳,還需要生出其他的腳。所以下午P.Z.帶我到觀眾席下進行leg-hunting。我們找到了很多可以用的零件需要加工。除了自行加工,帶螺紋調整腳的零件可以直接在網路上買。所以我們就這樣湊齊了需要的70的腳。
網路上可以直接買到的零件
09.13 Tue.
全世界都缺TD
今天09:00 舞台Crew們開始進場工作,要把單面台變成三面台(也包含加工平台的腳)。帶著Crew們工作的是P.Z.,因為目前缺全職的Technical Director,所以只好由P.Z.頂替其工作。crew都是PM call的,PM與P.Z.也會有很多關於工作內容的討論,(PM說,如果有全職TD在,他就不用一直跑辦公室劇場跑來跑去)。至於我,當有貨物來的時候,我就要帶crew去接貨。
中午是P.Z.帶著所有fellow們的劇場tour。STC的三個劇場都希望具有一定的靈活性,所以即便是最小的單面台劇場,舞台平台也都可以做調整。跟紐約市很多劇場相比──除了Lincoln Center以外──我們的空間算是最大的(滿多人應該都知道紐約的劇場很小)。不只是有三個劇場,而是有一個很大的Lobby。這個空間可以讓觀眾演前、中場休息與演後都有地方可以休息,或是一邊吃東西一邊聊演出。這三個劇場也相互連通。有設計曾說過,他認為在這邊很棒的一點就是,可能會有熟識的人在隔壁劇組。一個劇場裝台的時候,另一個可能在技排,第三個在演出。這樣的關係是紐約少有的。
大廳的Café+Bar
下午的G-Map提到EPA(Equity Principal Auditions)。因為我們是Union Theatre,所以要遵守EPA。也就是說,一個製作的主要角色需要公開徵選。工會也有規定至少需要有幾天的徵選,這是為了提供演員們公平的機會。而因為疫情,EPA也有調整,包含可以線上面試等。
※ AEA Equity Principal Audition (EPA)Procedures(請點連結)
09.14 Wed.
Artistic Director最重要的工作是找錢(Fundraising)
Fellow們今天有一個與Artistic Director, Paige Evans的Seminar。除了認識Paige的經歷,也更認識STC的核心。之前有人跟我說過STC是指標型劇院,也有人說STC的選本與製作大概是紐約大型劇場的縮影;我那時還不太理解。STC是Producing Theatre。場地有時候會外租,但不會買節目進來演出(presenting show邀演)。我們不是選劇本,而是選劇作家。我們有一批駐團劇作家在創作劇本。因為注重「劇作家現地創作」,不會選擇作者已過世的劇本,也不會選無法在紐約的外國劇作家。
與Paige Seminar的同時,有另一個Director of Artist Program(以下稱I)與PM team的會議;討論SigSpace秋季製作的需求。SigSpace主要指大廳,這是一個可以做一些活動(演前導聆、演後座談、講座等)的空間。星期一P.Z.也有另一個會議,就是關於大廳的設計(配置調整),同時考慮相關法規,也需要處理這整個劇場與空間的容留人數。
※ 關於STC的藝術總監(請點連結)
09.15 Thu.
不實驗怎麼會知道
不能什麼都台上見
今天一早是Light Box Demo。
這個演出的背牆是燈箱,半透明霧面壓克力加上有圖案的貼膜。舞台設計與燈光設計需要是先測試效果。前一天燈箱就從布景工廠送來,今天早上在PM的辦公室測試。測試後將結果告訴工廠,說明哪裡需要調整。工廠會根據要求重新出圖給設計們確認,同時P.Z.與PM也要確認報價是不是要調整。
今天order的各種東西陸續到貨。在這裡,買東西單純很多,就是使用公司給PM的信用卡。(我也把信用卡資訊存到Uber裡,如果因為工作坐車,也是用信用卡支付)。想到臺灣那個採購法與公文啊……當然有它的必要性,但是我們真的沒辦法給行政法人多一點彈性嗎?
09.16 Fri.
BLM影響很多,也影響了職稱
早上由Associate Set Designer開車,載PM與我去New Jersey的布景工廠看景。
心得:全世界的布景工廠都差不多,沒什麼特別的。最特別的可能還是我討厭的那該死的英制?
布景工廠TCS(這縮寫會一直讓我想到上海的Stunt Show)
下午P.Z.與PM討論了關於Production Carpenter與相關工作。心得:職責、職務、階層、匯報線真的需要很清楚。
關於「Production Carpenter」以前都是叫Master Carpenter──另外有一個職位是Master Electrician──總之一聽就知道他是帶頭的。
Black Lives Matter(黑人的命也是命),這運動始於2013年7月社群媒體出現「#BlackLivesMatter」hashtag。因為2012年2月,美國非裔青年Trayvon Martin被巡邏員George Zimmerman槍殺。次年George Zimmerman被判無罪。2020年5月,George Perry Floyd之死,又將BLM的話題帶上檯面。
那這又跟劇場有什麼關係?
因為Master或是Chief這兩個常用在技術頭的字,不只有職業中的位階關係,也會讓人想到奴隸與主人。所以就改用Head或Production代替(我們劇場從Master Carpenter改成Production Carpenter)。我手邊沒有以前的Playbill,但我手上這幾本,的確看不到Master Electrician。臺灣沒有Master Carpenter,但有ME。我想:我們的文化背景不一樣,沒有非改不可?
Credit,沒看到「Master」或「Chief」